1985年,教育部依托西北師范大學建立了全國唯一一所教育部直屬、高等院校建制的辦學機構---“西北少數民族師資培訓中心”(簡稱民培中心),與學校實行“兩塊牌子、一套班子”兩位一體的管理體制。1987年,國務院第二次援藏會議決定,依托西北師范大學建立為西藏培養培訓中學師資的永久性基地---“藏族師資培訓中心”(簡稱藏培中心)。
西北少數民族師資培訓中心和藏族師資培訓中心建立以來,由教育部直接下撥招生計劃,2001年開始招收預科生,2003年擴大到中西部12個省(區),每年面向西北五省區和西藏招收少數民族學生300多名。2010年被教育部列為全國28所新疆預科生培養協作院校之一,開始招收培養新疆生源地的少數民族本、專科新疆預科生。同年,成為全國3所招收培養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干人才碩士和博士的3所省屬師范院校之一。完善了由民族預科、本科到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干人才碩士和博士的少數民族教育培養體系。2003年,西北師范大學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學水平評估并獲得優秀,民族教育項目被專家組一致認定為特色項目。少數民族辦學模式獲國家教學成果一二等獎。
民培中心在長期辦學實踐中,堅持和突出“師范性、民族性、區域性”的辦學方向。經過起步、發展、改革和科學創新階段,探索形成了集“培養、研究、實驗、示范”為一體的、適應中西部少數民族地區、農村地區實際的師范教育辦學模式,實現民族高等師范教育的跨越式發展。為促進西部少數民族地區、農村地區基礎教育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智力支撐和師資保障。截止目前,已為甘肅及中西部十一個省(區)基礎教育、民族教育、農村教育和經濟建設培養培訓了回、藏、維吾爾、哈薩克、滿、壯、蒙古、東鄉、裕固、保安、撒拉、錫伯、苗、彝等42個民族的各類學生36000余名,其中國任本科生近7000名。培養了我國第一位藏族教育學博士巴登尼瑪,輸送了我國第一位裕固族女博士安雪慧。
學校現有來自28個省區38個民族的各類民族學生3099人,其中民培中心和藏培中心民族班本科學生1182人,預科生132人,普通班民族學生1785人,少數民族博士生45人,碩士研究生434人。現有回族、藏族、滿族、蒙古族、東鄉族、苗族、布衣族、錫伯族等11個少數民族的教職工115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48人,博士學位37人。
為了全面體現學校民族教育的優勢和特色,更好地服務于少數民族地區和農村地區教育,民培中心加大與民族地區和學校的直接聯系,實現了學校與地方、學校的直接服務。學校已在夏河、天祝、平涼、臨夏、新疆、寧夏同心縣等地建立了包括民族高等教育、藏漢雙語師資培訓、民族地區現代遠程教育、民族地區女童教育等在內的30多個民族教育實驗研究基地和教學試驗示范區。2010年以來,開展民族地區教師、管理干部、宗教教職人員培訓工作,先后完成了中央專項、省藏區專項、省委統戰部、省教育廳培訓項目 60多項共計796.5 萬元的培訓任務,共培訓各類人員3500余名。截止2018年3月,我校共派出19批3000多名同學在新疆阿克蘇地區8縣1市187所基層中小學開展實習支教工作,先后置換1000多名該地區教師前往各地師范院校進修學習,提高了當地各民族教師的知識學歷水平和漢語授課能力。穩步推進和加大了為民族地區服務的實施方案,促進了民族團結進步和邊疆穩定,加強了學校和民族地區、有關部門的聯系和情誼。
學校曾多次被國務院、中組部、中宣部、教育部、國家民委、團中央、甘肅省授予“全國民族教育先進集體”、“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先進集體”、“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單位” 、 “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普通高校黨的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單位” 、“甘肅省民族團結進步先進集體”、“甘肅省民族青年團結進步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2012年首批被評為 “甘肅省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2013年學校榮獲“甘肅省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月先進集體”榮譽稱號。2014年獲“國務院第六次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榮譽稱號。